内外兼修,推进区域科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满天 13438375552
四川天府新区第四小学 宋宇翔 18380478009
摘要:科技创新教育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区域组织实施中常常出现组织单位权责混乱、师资不足、课程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天府新区内部将科创教育纳入区域常规教育教学体系,推进工作职责、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规范化;外部通过制定政策、整合资源、应用技术等手段全面推动科创教育,从而实现天府新区区域科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天府新区科创教育推进思路和实施路径具有比较广泛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创教育,优质均衡,教研体系,融合创新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国家富强的保障,民族振兴的希望。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通过科技创新教育,使科学精神扎根于广大青少年心中,只有这样,自主创新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充沛的动力源泉。新时期,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肩负着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增强其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对科学方法的掌握,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一大批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是保障我国“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战略性工程。加强青少年的科学创新教育,就是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区域科创教育发展之困
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科技创新是新区的立身之本、发展之魂。四川省教育厅《建设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明确提出探索实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培养和持续跟踪计划,开展更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教育成为新区教育提升的重要内容。然而,科技创新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有科技创新教育普遍存在组织机构缺乏统筹协调,科技创新师资力量不足,现有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内容滞后、教学随意,区域学校各自为战、资源分布不均衡,科创教育质量相差巨大等问题。相对薄弱的科技创新教育基础与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破除区域科创教育发展之困是科创教育本身所需,也是天府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需。
据调查,科技创新教育推进工作,大多数区域是由教育局(处)、科协等行政部门主导,直接与中小学校对接,通过下达政策、组织竞赛活动等形式开展相关业务,学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参与。在这二元工作关系中,行政部门工作内容繁杂,学校得不到足够的专业支撑。天府新区科技创新教育组织构架中,将科技创新教育研究工作主动纳入教研工作体系,形成教育处、教科院、学校三元互动共同体。教科院作为承上启下的区域教育科研单位,既能有效地给予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支持,也能对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进行专业引领。共同体各施所长、协同互补,使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在行政、专业、组织等方面都有充足的保障。
(一)科学搭建科创教研组织结构
为实现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教育教研区域统领,天府新区在科创教育教研组织建构中科学施法、创新施策,达到工作有人引领、实施有人保障、发展有人导向的区域工作状态。具体措施如下。
教研员是专门从事学科教学研究,是区域学科教学的领头人[2],指导任课教师将课程目标落到实处。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科技创新教育一直以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性、拓展性内容,没有单列成为一个学科,也没有科技创新教育教研员。从相对滞后的科技创新教育实情和高层次发展需要出发,天府新区教科院创新性设置专门从事科技创新教育研究和引领的教研员岗位,科技创新教育也被正式纳入规范性、专业性、研究性的教学教研体系,科技创新教育教研员成为区域统领科技创新教育教研工作的直接负责人。
教研中心组是开展教研和师培工作的重要组织,对开展教育教研工作、建设教师团队等起着积极作用。通过个人申请、学校推荐等形式,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遴选30余名幼、小、初、高各学段教师,组建科技创新教育教研中心组。通过活动观摩、专家讲座、课堂实践、课例研讨等方式,搭建科创教师交流学习平台,提升科创教师专业水平,推进区域科创教育开展。科创教育中心组既是科创教师团队凝聚的内核,又是教研活动策划的智库,还是各项创新性工作的排头兵。
科技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室是天府新区为培育科技创新名师成立的教师组织,工作室成员是从学校选拔的有名师潜质的希望之星。工作室为每位成员配备名师成长基金和专家库,鼓励工作室成员参与各种相关内容的学习、进修、实践、挑战等。在名师工作室专业引领、平台搭建及经费保障之下,年轻的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学习有方向、成长有保障、未来有希望。
教师资源是科技创新教育的第一资源[3]。科创教师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科创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实施科创教育的载体种类繁多,科创教师背景复杂,同时科创教育对专业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短、少、浅的常规教研培训已不能满足需求。为此,区教科院将兴趣社团模式引入科创教师群体。一方面,组建不同类别的科创教师社团,增加科技创新教育师资数量;另一方面,社团培训活动中,深入挖掘教师潜力、培养专长,提升师资质量,促进专业发展。
科创教育的内容丰富、类型繁多,教师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较多。天府新区将科创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区域特色发展相结合,统筹设置特色教师社团。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为响应“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嘱咐,挖掘生态环境教育价值,践行“公园城市,生态育人”目标,创立“自然教育”社团。作为国家级新区,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创造“三创”联动教育,“创客教育”社团应运而生。同时,以众多知名机器人教练员为中心,旨在带动更多人成为优秀机器人教练员,成立“机器人教育”社团。
社团培训活动提倡互动式、体验式教学,倡导理论教学、现场观摩、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四个结合,突出专题培训和项目培训,提高教师社团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机器人教育”社团以竞赛项目规则为导向,开展真项目挑战培训,教师在解决问题中迅速提升综合能力。
3.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加强专业发展
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专业场馆等资源对接,构建专业成长平台,聘请、特约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来授课,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如,“自然教育”社团,与四川省自然教育联盟达成深度合作,与多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成“课题共建”协议,利用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专家资源,开展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学习等活动,助增教师专业高度。
4.强化培训服务意识,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教师培训目的在于服务教师能力素养提升。从教师成长需求出发,厘清教师需要培训什么,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手段,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从而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如,很多有孩子的教师往往提升培训的参与度不高,即便心有余,然而力不足。对此,开发亲子活动式的教师社团培训,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参与,参培教师自己的孩子成为教学实践对象和学习者,参培教师也体验别样的亲子共同学习经历。
三、以融合为外修路径,均衡科创教育发展
科技创新教育内容广泛、界限模糊,本质上不是单独的学科,却和诸多学科有紧密关联。当前学校教育体系中,并没有标准意义的科技创新教育,也没有标准意义的科技创新教师。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载体可能是创意模型制作、科学实验探究、机器人编程等,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可能来自信息技术、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岗位。天府新区科技创新教育也是如此,没有一名全职科技创新教育教师,所有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者都由学科教师兼任。实现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教师管理联动和教学内容融通,是天府新区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工作内容融合,全面推进科创教育
为实现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教育教师管理联动,区教科院成立以科学、信息技术、美术、化学、物理、生物及科创教研员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教育推进小组。在不同学科领域,科创教研员与学科教研员共同组织教师开展相关学科的科技创新教育联合教研。如,针对学生研究性小课题辅导,与小学科学教研员组织科学教师开展探究式学习系列教研活动;在少儿科学幻想绘画领域,与美术教研员分别从科技创新思维和美术技法角度,配合开展美术教师指导培训;在编程教育、机器人教育领域,与信息技术教研员通力协作,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辅导能力等。通过内容融合,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在各学科领域生根,学科教师在专长领域从事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为区域实施优质均衡的科创教育奠定师资基础。
(二)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STEM教育,利用科学、工程、技术、数学等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教育,解决真实问题也是科技创新的目标,实施STEM教育是落实科技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以STEM教育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有效打破学科壁垒,跨越学科界限,让学科知识与现实世界有效关联,体现出科技创新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目前,天府新区在各学校分层、分批推进STEM教育。引进优质课程,将STEM教育资源带到相对薄弱学校,师生都能体验和理解STEM教育。针对优质学校,开展课程联盟研讨交流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STEM校本课程,以STEM教育补充已有课程。在名师工作室学术引领下,天府新区开展STEM课例展评活动,选拔优秀STEM课例,物化出《创新与实践》STEM教育读本,涵盖小学至高中共计10册,为区域实施优质均衡的科创教育奠定课程基础。
(三)教育技术融合,普及科创教育范围
科技创新教育融合迅速崛起的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技术,依靠信息承载量更大、传播更迅捷的平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降低科创教育的参与门槛,扩大科创普及教育范围,专门成立了科创教师“教育技术团队”,引导科创教师在信息技术浪潮中主动创变与发展,支撑各项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目前,天府新区已经在户外直播教学、“馆校合作”双师教学、赛事活动平台搭建、科普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为区域实施优质均衡的科创教育奠定技术基础。
天府新区的科技创新教育起步较晚,但随着区域内专业、完备的科技创新教育研培体系建立与运行,专业师资队伍逐渐成型,区域特色的科创教育课程次第涌现,科创教育赛事成绩捷报频传,天府新区的科技创新教育逐渐走上优质均衡的道路。
(一)“内驱外引”,培养形成专家型教师团队
“内驱外引”是天府新区科创教师的培训思路。“内驱”是指通过项目体验、赛事观摩、活动实践等方式展现科创教育魅力,激发教师对科创教育的内在热爱,推动科创教师有方向性、持续性地从事科创项目的学习和实践;“外引”是指通过对接专业的学习资源、搭建开阔的交流平台、提供高端的展示机会,引领教师朝更高的追求发展。通过“内驱外引”,科创教师细分领域培养形成自己的专家型教师。如,2021年8月开展以“一起造飞‘鸡’”为主题的科创教师挑战活动,在三天时间内设计一款能将玩具“惨叫鸡”送上天的飞行器,由此激发教师对航空科创领域的强烈兴趣;随后,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长期开展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在航空知识技能方面的习得。目前,已形成近20名教师组成的航空科创教师团队,并在各级各类的讲座培训、教学示范、教学设计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通过区域统筹的“内驱外引”(赛事组织、项目带动、课程开发、实践培训等),科创教师队伍逐步壮大,目前已形成5个大类10余个科创教师社团。
(二)“内柔外刚”,赢取优异科创赛事成绩
“内柔外刚”是天府新区科创教师的团队组织文化。“内柔”即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教师交流合作频次及深度,组建教师项目团队,实施跨校、跨学段协作,共享教学材料、器材、工具、解决方案及协同教学辅导等,逐步形成“协同攻坚”的内部文化;“外刚”则是对各类赛事、研培活动等高标准、高要求的定位,树立“勇攀高峰”的精神,形成“有奖必争、有牌必夺、敢于挑战、迎难而上”的做事态度。
近三年,天府新区的科技创新教育质量及科技创新赛事成绩提升迅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专项奖、一等奖数量稳居全市前两名;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已经斩获10余个省赛冠军、150余项省级一等奖,位居全省第一。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方面也有巨大突破,11名中学生入围新一期四川省“英才计划”名单,占全省总人数近20%。
(三)“内合外联”,树立科创教育活动品牌
“内合外联”是天府新区科创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内合”是指整合区内优质教师、内容、技术等资源,形成若干科创教育活动项目组,保障教育活动有序、有效实施;“外联”是指联合外部环境、平台、宣传等资源,借助外部力量,增强教育活动的影响和效力。如,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天府新区科创教师“创客社团”发起一项有趣的创客教育活动——“爱心传递,科技战‘疫’”多米诺家庭创意挑战赛,组织学生居家取材,利用重力、杠杆、弹力等原理使物品巧妙传动,设计搭建多米诺连锁效应装置,通过机关联动传递,表达战胜疫情必胜的信心。同时,利用四川省科教频道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此项活动很快从天府新区“创客教师”社团内部传到学生群体、家长群体,形成多米诺家庭创意挑战的区域热潮,几百个家庭在网络平台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上千人次参与在线指导教学,3万余人为本次活动优秀作品点赞。
目前,天府新区科创教育团队已经开展了“追鸥行动”、“云端观鸟”、“馆校课堂”、“森林巡护”、“云端看熊猫”、“冰雪奇缘——达古冰川探秘”等十余项科创教育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吸引力近6万人次师生家长参与。活动多次被中央电视新闻频道、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等媒体专题报道。
五、小结
天府新区推进区域科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本质是在天府新区范围内,将科技创新教育特色活动纳入区域常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在教研体系搭建起科创教育“学科骨架”,通过多元融合创生出科创教育“学科肌肉”,最后在实践与反思中逐渐协调内外运作系统,向区域科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稳步迈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出版社. 2016-05-30.
[2]郭强.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能力素养及成长路径[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0):34-36.
[3]余朝文.人力资源在网络立体化教学资源中的建设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Inside and Outside,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MAN Tian SONG Yu-xiang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China's strategy of "prospering the nation wi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However,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organizations, there often occurs problems such as chaos of organizations'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shortage of teachers, and imperfect curriculum. In Tianfu New Area, science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regional convention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job responsibilities, teaching staffs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lso they have external policie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other mean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science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balanced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Tianfu New Area. The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Tianfu New Area are of extensive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science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quality balan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ystem,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